下月起,梅州市市辖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规定有调整→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下月起是梅州社会公众关注的民生工程。近日,市市AG超玩会入口《梅州市市辖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正式印发,辖区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住宅增设整→有效期5年。电梯
《管理规定》依据《民法典》等相关规定进行制定,规定修订后的有调内容共28条,对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下月起AG超玩会入口增设条件、规划许可、梅州建设维护、市市法律责任等进行了全面规定,辖区将更为明确相关民生工程的住宅增设整→各方主体权责,进一步优化建设流程和办事效率,电梯加快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改造,规定为破除增设电梯的难点堵点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业主表决同意比例有调整
《管理规定》所称既有住宅,是指梅州市市辖区范围内具有合法报批手续或权属证明、已建成投入使用、增设电梯用地在现住宅用地红线范围内,4层及以上(不含地下室)且未列入房屋征收范围或计划的多业主无电梯住宅。
我市2015年出台的原《管理规定》中增设电梯需“双2/3”业主同意。调整后为启动增设电梯应经本单元房屋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
以申请加装电梯的是一栋6层、一个单元共有12户业主、专有部分建筑物总面积1200平方米的房屋为例,在满足“专有部分建筑物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的业主、8户以上业主参与表决”的基础上,只要达到参与表决的“专有部分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的业主、6户以上业主的同意”,即可依法申请加装电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的表决门槛,为加装电梯事项在业主共同表决时能够顺利通过创造了条件。
申请程序和流程更简化
《管理规定》进一步优化、简化了增设电梯的程序和流程,明确充分发挥镇、街基层组织作用,增设电梯申请人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镇、街提出申请。在增设电梯申请公示期无异议或有关异议处理结束后,由镇、街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查,各部门无不同意见的,由镇、街对增设电梯协议及建筑设计方案予以登记归档,即对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纳入豁免清单,无需办理规划许可。同时,强调镇、街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当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增设电梯工程工作制度,细化优化办事流程和办事指南,缩短办理时限。
另外,《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增设电梯需办理建筑施工许可的范畴,将限额以下的,即“工程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含100万元)或者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含500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可以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加入了条款内容,并强调了施工单位的质量和安全职责。
《管理规定》提供了电梯井和连接通道相关尺寸的要求指引,提升了可操作性,解答了群众对增设电梯相关尺寸的疑问。如,电梯井占地尺寸不超过2.4米×2.4米,首层疏散外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1米,因此需增设连接通道的,其宽度不宜大于1.5米,长度不宜大于2.4米。
新闻知多点
《梅州市市辖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管理规定》全文
《梅州市市辖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管理规定》政策解读
梅州日报记者:江婵
编辑:林仪
审核:张英昊
- ·增投列车提高运能!深圳地铁11、14号线早晚高峰调整
- ·服务有温度!两面锦旗送到揭博高速路政手中
- ·市医保中心提醒:及时关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注资信息变动
- ·《甲辰年》特种邮票首发!快来看看
- ·清明假期旅客经珠海各口岸出行需求旺盛,车流量创历史新高
- ·1月10日零时起,梅州站开往广州东站旅客列车改停广州站
- ·市羽协召开会员大会谋划新一年重点工作
- ·服务有温度!两面锦旗送到揭博高速路政手中
- ·禁止驶入!渤海潍坊港部分水域进行军事任务
- ·市中心血站发出《应急献血倡议书》:呼吁市民热心献血
- ·2023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公示,我市3个专科入选
- ·汽车大奖花落谁家?梅州市餐饮业“发票抽奖”活动2023年度大奖揭晓
- ·去年全国民营经济纳税人享受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1.26万亿元
- ·又有新进展!汕梅改扩建项目全线首片梁成功架设
- ·2024: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
- ·956115,梅州客商银行新客服热线正式上线
- ·摇滚主唱熊家锐:从山村落到湾区,音乐征途乘风破浪
- ·过年送“福”!挥春送福惠职工群众系列活动首场活动举办
- ·宣传诚信理念丨让企业尽享诚信守法红利!梅州海关推广“主动披露”政策
- ·@梅州市民,元旦假期出游,一定别忘记带上TA!
- ·粤游新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广东接下来这样做→
- ·市医保中心提醒:及时关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注资信息变动
- ·周知!下月起,梅州机场航班截载时间调整为“起飞前20分钟”
- ·奏响春之音符!梅州客家筝艺术团举行迎春音乐会
- ·2025年面向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初试统考将于4月12日进行
- ·增进民生福祉 托起“朝夕美好”!梅州全面做好“一老一小”和妇幼健康服务,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